中科白癜风医院康复经历分享 http://m.39.net/pf/a_4892467.html 文/文佳君 有一本书,我曾经带着它远走他乡;还是这本书,我又带着它荣归故里。 这本名为《天府明珠—都江堰市》的书,与我有缘有故事。 年3月,仅是初中毕业的我,应征入伍到了遥远的北国之城吉林市。那时只要有初中毕业证就可报名参军。入伍去转志愿兵或考士官学校是我们这些农村籍且只有初中文凭士兵“跳农门”,进城市端“铁饭碗”的捷径。 进军营别的战友带的是青城山老腊肉、李冰贡酒、郫县豆瓣等家乡特产,我带的则是初中课本、一本《新华字典》、一本《天府明珠—都江堰市》。那时家里条件不好,父母都希望我到部队能好好复习,考士官学校,端“铁饭碗”,就此告别面朝泥土背朝天的“农二哥”苦日子。 为什么会隆重地带上《天府明珠—都江堰市》一书呢?答案只有一个:当时我们农村娃没有课外书,唯一能得到的就是这本乡土教材了。初到部队,还没胆子上图书馆借书看书,《天府明珠—都江堰市》就成了我的文学启蒙书了。现在想想,能把一本乡土教材当文学启蒙书来看的天下又有几人呢?后来,我也养成了看杂书的习惯。 阅读《天府明珠—都江堰市》,我熟知了家乡风土人情,创作出版了诗集《迎面而来都江堰》。还有一个影响:就是结交了天下朋友。当时在部队,我就以此书内容为全国各地的战友傲骄地讲起我的家乡都江堰。由此,都江堰也进入了战友们的记忆。现在年年都还有战友以及战友的家人朋友来都江堰游玩。他们还会提到当年我如何如何为他们讲过的都江堰。 读了又读的《天府明珠—都江堰市》,让编撰者何正泰的名字深深烙进了我的记忆。 年我最终没能成功“跳农门”。回川后,去《散文诗世界》当了一名编辑。当年,都江堰市政府邀请成都地区的部分诗人作家观看清明放水节仪式。我有幸被邀请,当介绍到《玉垒诗刊》副主编何正泰时,我的心情特别激动,会散后,快速靠近先生,与先生握手。自此,我就和都江堰,我的家乡的文学界人士接上了头。 那时都江堰市文学界的老先生们对我等晚生是真正的关心和爱护。我回到都江堰后,何正泰先生知道我在为就业发愁时,主动说可以帮我在都江堰中学所在地的文庙街开个书店。他可借我元做启动资金,并动员成都市的文朋诗友先送书到店里,卖后再结账。何正泰先生这举动,让我感动,也为他们那一代的文化人感动,今生不敢忘怀。 后来和何正泰先生以及他的儿子何民亦师亦友,自然就对先生编撰《天府明珠—都江堰市》一书的过程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何民对此已有记叙。 何民如此回忆父亲和这本书的故事: “八十年代中期,全国职业教育兴起,父亲奉命参与筹办都江堰职业中学旅游教育专业学科。都江堰市有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和青城山,旅游资源丰富,开办旅游专业当然是职业教育的首选。没有现成的教材,父亲就自己动手编写。薄薄的几页油印讲义,认真地说,只能算是一个讲稿提纲,父亲却能把它讲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在调研职业教育时听了父亲的讲课也大加赞赏,找到父亲商量,要他在此基础上编写一本乡土教材,不仅作为职业中学的旅游专业教材,同时还要作为普通教育的乡土教材。 父亲听了很高兴,欣然领命。 父亲做事很认真,除了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历史档案,还要走访一些专家学者,更要实地调查研究。父亲说,讲课可以即兴发挥,偶有失误,尚可纠正,写书有了失误,是要误人子弟的。为此,他买了一部“海鸥”照相机,一有空就翻山越岭作实地踏勘、采访和拍照,不掌握第一手资料他是不轻意落笔的。最后,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一气呵成写就《天府明珠—都江堰市》一书,洋洋洒洒十多万字。送到四川人民出版社。于八九年正式出版发行。 全书四章十四节共十多万字,并配有十多张彩色图片,从历史概貌、自然风光、城乡风貌、游览胜地、楹联诗文欣赏、旅游服务等方面对都江堰、青城山作了详尽的介绍。本书不仅可作为旅游专业教科书和乡土教材,因有较强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作为旅游读物也深受读者欢迎。据悉,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本国家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乡土教材。 现在说何正泰先生为都江堰乡土教材编撰第一人,基至中国乡土教材编撰先行者,是一点也不为过的了。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p/pgzp/1665.html |